中文

English

博士生饱和?为何依然如此多人选择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发布时间:2025-02-15   信息来源:方亚勇

许多人认为我国生物医疗领域的博士毕业后前景广阔,似乎博士学位是一块耀眼的就业敲门砖。然而,这种看法其实相当片面。首先,能够攻读博士学位,特别是在“双一流”大学或顶尖院校完成学业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优秀的群体。尽管有些例外存在,但我接触到的博士生在智力、努力和学习能力上常常处于同龄人之中。这些人原本在就业市场上就已具备一定优势,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阶段。因此,博士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实际上是由其本身的条件决定的。

博士生饱和?为何依然如此多人选择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并非是因为硕士和博士人才过剩,而是由于大家不得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深耕细作。实际上,我国的硕士和博士学历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依然非常低。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本科学历的人口比例不足6%,而硕士学历的人更不到1%。人们之所以感觉硕士和博士过剩,往往是因为周围的同龄人中硕士和博士较多,或者自己所在的领域对此人才需求较高。然而,就整体而言,博士仍然在中国是相对稀缺的,至2020年我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者仅为9465万人,不到一百万,占总人口的万分之67。

因此,博士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博士学位的价值有所下降,反而是更多人希望通过获得学位来改善自身的就业机会。在生物医疗领域,许多人对博士的就业前景抱有过高的期望,无论是期望高薪还是稳定职位。有些学业优秀的同学会认为,获得博士学位就能意味着良好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在听着父辈们讲述“只要上大学,就必定有光明前途”的故事长大的情况下。然而,现实中就职难已成为常态,尤其是那些听上去令人向往的稳定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得。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曾经快速增长的行业和项目机会逐渐向普通人关闭,状况类似于上了锁。本科与硕士的光环正在迅速消退,而理想工作也变得愈发稀缺。因此,许多学生在无奈之下选择通过达到更高的学历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种心理的变化,仿佛是一场“雪崩”,让许多人对学历的追求变得愈发迫切。但实际上,只有博士才能胜任的职位并不多,大多数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并不是以教职为目标。

然而,有一种积极心态的博士生希望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来扩展就业优势,他们属于“主动进攻”型。他们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意义,认为提升学历是增强竞争力最直接的方法。不过,仍有大量学生在攻读博士时属于“逃避型”。中国的教育体制与职场的紧密结合存在显著问题,许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专注于学习,而对毕业后该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一项调查,约36%的考研者因为就业压力想提高竞争力,而这部分人往往在博士阶段仍延续着这种心态。

许多年轻人在面临毕业时,仍对未来充满迷茫,结果选择继续升学以求“避风港”。这让他们在读硕士期间还有机会继续深造,甚至选择攻读博士。通过读书,他们可以暂时逃避就业市场的压力,并在学术研究中提升自我。尽管口头上说通过读博提高就业竞争力,但从实质上看,这种选择背后往往隐藏着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寻找解脱的逃避心理。最终,他们希望通过获得博士学位,能够吸引优质的工作机会,以符合他们的期待。

在这个生物医疗领域,努力追求博士学位的每一个人,或许应当正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期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记住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定位,才能实现理想与事业的双丰收。